設計引領,揚帆出海,2025 中國家博會(廣州)開啟全球家居無限可能。
2025 開年伊始,Deep Seek 爆火開啟的技術新浪潮與中國動畫電影《哪吒》引發的文化自信討論,將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國。科技變革與全球視野下的多元文化敘事即將重塑各個行業,也將龐大的中國家居製造業推至一個充滿機會與不確定性的節點上。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代工方式躋身國際市場,中國家居行業先後歷經批量製造與同質化困境、自主品牌探索、設計介入催化產業升級,以及品牌全球化布局幾個重要階段。
2025 為始,以設計引領的中國家居品牌 2.0 時代,如何在設計、文化、生產層面全面「出海」,在文化差異之下找到自己的話語體系;家居製造產業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變革與隨之而來的生產力結構革新;國際品牌如何探索出屬於自己的跨文化設計轉化路徑,找到進入中國市場的有效模式,成為即將啟幕的第 55 屆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亟待探討的課題。
本屆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將「匯聚全球靈感,引領中國設計」作為主題,匯聚 60+ 商業設計品牌(如 HC28|都匯里、DAaZ、漢格、CHIC CASA、MY JUST、凝具、RECASA、美萃、寐宸、卡繽、GORDON GU、間則、百誠、M&D、HALO、印式、巴夏、浩天、A2STONE、各色、物舍文化、米洛、依諾維紳、達希、MODIMILAN、屋斗、約瑟、造嘢、融藝、名睿仕、諾華、宜安、後作、匠度、艾倫斯特、詩歌、健威、長實、亞賞、諾丁山、力高、鴻賓、曼尼特、愛美軒、港溢、慕達、丹豆、阿圖比、悅芯、DAWOOD LIFE、永鏗、大富、DGL、覓刻、安德利亞、名美軒、西舞、飛哥、米梵等),20+ 設計師品牌(如澳珀-朱小傑、凝具-江柏明、Karroom-楊冠傑、熙瑞-孔德政&徐嘉敏、明渡-梁晨、得閒-周安彬、時樾生活-柳毅、Insteel-陳未、造塑-李宣吉、File-顧凡琦、MMR-張忠宇等),40+ 海外設計品牌及設計工作室(如 VITRA、MAGIS、BULO、GUBI、GAN、GUFRAM、MEMPHIS、GERVASONI、KARIMOKU、ARIAKE、OLUCE、FOGIA 等),100+ 設計生態鏈機構、200+ 設計師,圍繞 3 個產業話題、4 大風格趨勢展開。以「意思展」、「設計力場」、「CMF 趨勢 LAB_2025」、「設計點心」、「設計揚帆」、「非遺技藝美學展」、「綠色東方」七大特展為點,參展品牌為面、論壇沙龍為線,構建出豐富飽滿的內容層次,著力打造「產、學、研、用」設計生態圈。如同中國家博會(廣州)一直秉持的「設計引領 內外循環 全鏈協同」定位,本屆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也將以不同產業維度的碰撞對話和鮮明的風格趨勢,開啟 2025 年設計行業的又一個春天。
三大產業維度之下的行業探討
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以米蘭頭部家居品牌為代表的國際品牌,比以往都更加迫切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這也是 2024 年米蘭設計週期間,中國從業者最為鮮明的感受之一。作為改革以來全球設計品牌落地中國的重要口岸,廣州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與實戰經驗。如同本屆「設計力場」特展策展人李希米所說,要為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找到精準的落腳點,大型展會的提早布局是佔據先機的關鍵所在。本次展會中,設計師、URBANCRAFT品牌創始人李希米以「設計力場」作為主導概念策劃的 4.1 展館,以及中國設計工作室 Benwu Studio 創始人王鴻超策劃的「設計點心」特展,將圍繞如何搭建國際設計思維與中國產業資源的對話平台展開探索。
而中國設計的出海之路同樣是當下的行業焦點。近年來,家居行業集體轉型升級,無論是設計還是品質,都在以往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本次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HC28|都匯里在 4.1 號館打造「全球設計師會客廳」,希望借助展廳的沉浸式體驗,吹響設計差異化的號角。
中國家具品牌如何提升自身的設計力,帶動整條產業帶的轉型?設計師、得閒 DakHaan 品牌設計主理人周安彬策劃的設計揚帆特展由此展開。展覽邀請包括得閒、熙瑞、明渡、MMR、小孔成像等共十三組原創設計品牌參與,由五個部門組成的策展團隊則通過專項點對點的路徑打通,完成展覽的有效落地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設計驅動產業升級,將中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創意策源地」。
七大特展,串起打造「產、學、研、用」設計生態圈
01 意思設計展
本屆「意思展」以「工藝美術=設計」作為今年的主題,與手工藝設計師共同探索工藝、美術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呈現一個豐富的生活方式展示空間。希望通過設計,讓工藝美術走入日常生活。
02 設計力場
4.1 展館「設計力場」由設計師、URBANCRAFT 品牌創始人李希米策劃,以創新性的策展方式邀請國際、國內品牌在同一場域開放溝通,並呈現出線上線下平行無阻的觀感體驗。設計力場(Design United)以諧音趣味被賦予兩層含義,一為「設計力」——以設計驅動產業從「製造」轉向「創造」的引擎之力,另一層為「設計的立場」,即策劃者與參展者對於設計的態度和主張。整體展區將設計作為引擎引進國際品牌,進而帶動國內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品牌加入其中。其中,以群組形式邀請國際品牌參與展出的設計力場概念展,將以「七樂章」為主題,借由創新性的策展方式在展廳盡頭中央區域呈現,以設計特性作為觸手重新詮釋品牌表現形式,為國際品牌在本土市場的影響力賦能。
03「CMF 趨勢 LAB_2025」特展
「CMF 趨勢 LAB」是由中國家博會(廣州)主辦的聚焦材料創新及應用的主題特展,自 2021 年創辦至今每年一屆,致力於打造業內最專業的CMF推廣平台,堅持以前瞻創新之姿,呈現對設計趨勢、CMF 最新工藝、家居產品等領域的深度研究。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CMF 趨勢 LAB_2025」邀請著名工業設計師楊明潔作為主策展人,德國勞爾色彩和勞爾學院全球負責人 Markus Frentrop 先生、Chris Lefteri 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Chris Lefteri 先生、YANG DESIGN 策略總監黃曉靖女士,聯袂擔當聯合策展人。本次展會將分為兩期,第一期:「CMF 趨勢 LAB_2025」(2025 年 3 月 18-21 日,民用家具展);第二期:CMF 趨勢國際材料長廊(2025 年 3 月 28-31 日,辦公商用及設備配料展)。立足專業性和前瞻性,從設計師和材料商兩大視角,分別呈現最新的 CMF 趨勢。
04 設計點心
2024 年,由中國設計工作室 Benwu Studio 創始人王鴻超策劃的「設計點心」特展,在全球供應鏈轉型浪潮中切入核心議題:聚焦設計如何聯動中國製造業升級,剖析創意落地所需的供應鏈協作體系。展覽以務實視角搭建國際設計思維與中國產業資源的對話平台,為新興設計力量尋找本土化落點。2025 年,展覽以「家居幸福感」進階回歸,精選全球 12 個處於中國市場開拓關鍵期的潛力品牌,覆蓋家具、燈具、香氛等賽道。這些新銳品牌雖暫未大規模進入中國,但憑藉差異化的文化基因、可持續實踐及產品創新力,展現出與本土消費升級需求的高度適配性。本屆特展著重呈現跨文化設計轉化路徑、市場洞察共享及本土化策略研討,為國際品牌搭建進入中國市場的「緩衝實驗場」,同時為中國家居產業注入新鮮設計動能——既非簡單的產品展示,亦非概念性文化輸出,而是一場聚焦長期價值的精準孵化行動。
05 設計揚帆
「設計揚帆」寓意中國當代設計以文化自信為風、以創新實踐為帆,開啟全球化航程。展覽旨在打破傳統「中國製造」的單一印象,通過新一代設計師的原創力量,推動「中國設計」成為國際市場的價值符號。在全球化語境下,我們不再滿足於產業鏈末端的代工角色,而是以設計思維重構「中國創造」的話語體系——讓設計成為文化輸出的核心載體,讓年輕世代的創造力成為連接東西方審美的橋樑。
06 非遺技藝美學展
本次非遺技藝美學展以「如此精·彩」為主題,以「遺失的花園」為概念設計展位,將廣繡、絨花、琺瑯、陶瓷、香雲紗、竹編、扎染、中國插花、剪紙、盆景等非遺傳統技藝融入現代花園設計,在大自然中絢麗而又和諧的色彩中,尋求非遺作品靈動而又沉浸。
07 綠色東方·竹文化生活
綠色東方邀請產業基地、頭部企業及設計師,通過主題展示、高峰論壇等,把一根小竹子做成一個大產業,積極應對貿易綠色化,看東方文化之美,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四大風格趨勢,領跑 2025 設計圈
01 色彩湧動,生命不息
在經歷了疫情、戰爭、經濟下行等全球挑戰後,家居設計中的色彩趨勢不僅僅是美學的選擇,更是情感、科技、自然與社會文化的綜合體現。從療癒性色調到智能科技色彩,從自然環保到個性化表達,色彩正在成為家居設計中鏈接功能與情感的核心媒介。M&D、RECASA、間則等品牌,在 2025 年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上,都給出了一份關於色彩的獨特詮釋。
RECASA:出「色」流動
在品牌成立 4 周年之際,當代中國原創設計家具品牌 RECASA 以「出色流動」為主題,通過天馬行空的藝術融合,打造無關與相關、具象與抽象、模糊與清晰、刻意與隨性、激情與理性、現實與夢想之間介質和力量。以充滿熱情與活力的色彩,帶來中國原創設計的獨特表達。
M&D:自然之色
擁有 70 年歷史的家居品牌 M&D 源自意大利,專注皮沙發的設計與製造。在本次策展中,M&D 強調人類對自然天生有感,在觸摸中發現自然,從而獲得獨特感受。同時,其產品造型的設計靈感也來自於自然之物,使得真正貫穿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環保理念。
間則:空「間」的規「則」
自 2021 年發布以來,間則堅信設計可以啟發自我表達,不斷集結國內外多元設計力量,為年輕一代提供包容、環境友好的家居設計。此次參展,以品牌名稱詮釋為概念,整體建築的外觀採用簡潔的幾何形和白色,多款原創系列家具,部分產品首次展出,豐富的色彩、各式面料、流動的造型,帶領觀眾走進多彩的世界。
02 自然東方的療癒之力
全球氣候變化使得環境議題在社會的各個角度中延展,衣食住行無一不在自然的籠罩之下。從「環保」衍生出的功能性需求,逐漸轉向「生物親和設計」,在室內引入綠植、原木、自然光等,被證明可以提升人類的幸福感和專注度。而這與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謀而合,文化認同的崛起促成了傳統工藝、新中式美學、禪意極簡在家居場景內的應用。在自然和東方兩大元素的調和之下,療癒應景而生。家不再是工業的、功利的、展示性的,而是安心的港灣。
DAaZ:DNA的自然密碼
2014 年問世以來持續探索家具與藝術之間的邊緣地帶,在本次展會上,DAaZ 以 DNA 為主題,講述 10 年來品牌基因的塑造和升級。主題展出的 E-edition,靈感來源於兒童的畫作,在人類初始視角中開啟的比例、結構、質感,傳達著家具故事和靈魂。
KYFZ Studio:東西方設計美學的當代詮釋
KYFZ Studio 由芬蘭設計巨匠約里奧·庫卡波羅與中國工藝大師印洪強、知名建築師方海、周浩明聯袂創立,代表著東西方設計力量的深度對話。本次展覽以「傳承與新生」為主題,展出的東西方系列家具以中國傳統工藝為根基,汲取芬蘭人體工學設計的精髓,將東方千年智慧與西方現代美學完美融合,創造出獨具匠心的家具作品。
寐宸:光·YUAN
逐光溯源,看向東方。都匯人文家居品牌寐宸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堅持向世界傳遞中國設計裡的東方文化。以器形承載物意,用物意傳達初心。東方是日出的方向,是光源,亦是生命的誕生和華彩的滋養。光源之處,萬家燈火,良緣、團圓。通過東方器物的神與形,呈現獨特的設計美學。
03 數字寒武與共生關係
今年初,橫空出世的 Deep Seek 將甚囂塵上的技術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能源、低空經濟、生物製造、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材料的應用以及能源結構的變化,促使生產力結構發生根本變化。複雜的工業新物種和新生態系統不斷湧現,一場技術上的寒武紀大爆發正在發生。
「CMF 趨勢 LAB_2025」特展「數字寒武紀_實驗室」
在知名工業設計師楊明潔擔任主策展人的「CMF 趨勢 LAB_2025」特展中,「數字寒武紀」與「共生關係」兩個策展單元關注並開啟對於數字美學和自然共生的探討。它們的走向,決定著設計的未來。其中,「數字寒武紀」聚焦先進製造技術、可定制參數、節能輕量化等關鍵指標,通過雙向對稱環繞多維空間轉折結構——莫比斯環沙發、兼具韌性和柔美感的極小曲面參數化設計燈具等家具用品的展示,意欲呈現設計領域的數字變革。
「共生關係」則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即人類不再是自然界的征服者,而是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與其他生命體共同維護地球的健康與繁榮。展覽將降碳、仿生學進化、地母系三個關鍵詞作為策展探討。Wasslat 回收胡桃木渣板材零浪費家具的展出亮相,精準地表述了何為共生,何為同榮。這種設計哲學對於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04 非遺美學中的綠色東方
歷史更迭,審美變遷,「設計」在這片古老的文明地上,從來都不是新鮮的字眼。歷代匠人、手工藝師、建築家,將傳統工藝、符號紋樣、色彩體系等元素代代相傳,這些非遺技藝和民俗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技藝和民族情感,同時賦予空間更深遠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內涵。家居設計中的非遺傳承,使居住空間成為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銜接之地。
寶藏角落:珍藏旅行中的鮮活觸動
「CMF 趨勢 LAB_2025」特展中的「寶藏角落實驗室」以鮮活的民俗色彩、非遺童年手藝和在地材料為策展聚焦,特別展示 kite 非遺濰坊風箏燈具系列,將山東濰坊風箏的傳統扎竹工藝,結合傳統板式風箏與立體風箏的造型特點,設計出全新系列燈具。通過圖案與工藝創造出一種現代的紀念碑。
意思展和非遺技藝美學展,也將持續探索如何將非遺傳統技藝與手工藝,與當代日常生活中實現傳承與融合。
2025 年的中國設計正以文化為內核、科技為工具、可持續為目標,重塑全球家居美學的話語權。中國家博會「當代設計展」不僅是一場行業盛會,更是觀察中國設計從「跟隨」到「引領」轉型的關鍵窗口。透過多元主題的交織與跨界融合,中國設計正書寫一部「傳統與未來對話」的創新史詩。
掃碼完成預登記:
圖文提供:CIFF 中國(廣州)家博會
2025 中國(廣州)家博會
展覽日期:3 月 18-21 日(第一期)、3 月 28-31 日(第二期)
展覽地點:廣州廣交會展館、保利世貿博覽館
欲知更多展覽資訊,可關注「2025 中國(廣州)家博會」官網及社群平台:
官網: www.ciff-gz.com
FB:CIFFexhibitions
IG:@ciff_furni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