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老屋 重生於一片蔚藍之中
S11宅邸早年建於60年代初期,位置座落於雪州一處郊區。未重新整頓的S11宅邸歷經歲月的沉澱,斑駁陳舊的痕跡承載著過往豐富的人文歷史與回憶。適逢著名建築師——「陳樂文博士」(Dr.Tan Loke Mun)專研專屬馬來西亞綠色建築指標(GBI),重新購入此宅的擁有權,並依據綠建築指標的作業程序,打造出馬來西亞第一棟獲譽「最高白金等級」的綠色建築,賦予老屋脫胎換骨的新生命!映入眼簾,整棟宅邸被大面積的樹冠覆蓋其中為屋主一家提供絕佳的遮蔭,不僅顯得格外綠意盎然,亦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
老屋重新打掉重練必然帶走過往人文的生活面貌,昔時依附於老屋中的記憶隨著歲月變遷變得碎片化。這便是老屋翻新,不得不將之棄捨的真實寫照與殘酷。所幸的是,宅邸中有5棵年邁的老樹作為記憶的載體被保留至今,分別為:3棵雞蛋花、巨型楊桃樹,和頗有在地特色的椰子棕櫚樹。陳樂文博士甚至還保留了老屋中可再循環的建材物料,延續它們的使用壽命。
「森」活好愜意 會呼吸的綠建築
陳博士為了打造全馬最高鉑金級別的綠建築,發揮畢生所學並從多向角度專研,其中他將宅邸的所有通風口、窗戶,分別面向南與北面,即日光透射率較低的坐向。而東西兩面較容易吸收日光熱能的位置則以可隔熱的輕質混凝土堆砌成一幅巨型隔熱板,降低日光的吸熱率。不僅如此,在表面塗上可有效反射熱能的塗料,以大面積迷彩綠的樣式呈現,跳脫平庸。
頂蓬使用白色金屬鋼板网能達到反射熱能,同時利用隔熱材料如:200mm 厚且重達50kg/m3的岩棉做內襯,以及2層隔熱保溫反射箔,作為頂蓬的組成材料,間接性降低房屋的受熱程度。在金屬頂蓬與岩棉材料之間留有200mm厚的通風空間,大大提升隔熱效果。
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陳博士所設計的S11宅邸,屋頂整體的U值指數只有區區 0.14!(科普小知識:U值用以計算房屋的熱傳透率,越低的數值表示抗熱性越高。)
大量運用玻璃的穿透質性形塑迷人的明朗居家,這裡所使用的玻璃也並非一般角色。而是具備減低日照熱能特質,厚度高達9.38mm的Low-E 低輻射玻璃,其透光性可達90%;可同時兼顧隔熱與納入自然採光的住宅需求,長遠來看有著極佳的節能效益。再經採取多維度的阻隔熱能措施後,S11宅邸的綜合傳熱值(OTTV)僅有29.63 ,奠定其最高鉑金綠建築的元素之一。
推薦閱讀:綠化城市設計比賽:綠意盎然的綠色建築,搭建人與自然的橋樑
綠建築設計中最重要的一環:除了兼顧自然採光,還得關注室內的自然通風。屋頂處有15個鮮黃色的抽風機設備特別引人注目,可下方多出透明的玻璃罩,卻與一般常見的抽風機大不相同。原來,設計靈感源自於越南當地,不僅可利用玻璃的穿透特性攬光入室、還可利用煙囪效應(熱空氣排出,冷空氣導入的原理)。只要玻璃罩內的溫度,與室外的溫差超過3度攝氏度,便足以產生熱力以驅使抽風機自動旋轉,加強空氣對流讓熱氣透過頂上的抽風機排出室外,讓室內長期處於通風涼爽、舒適宜人的溫度。
屋頂加裝5000瓦的太陽能光伏板,將光照的熱能轉換成電能供應宅邸的電源需求,多餘的能源還可轉售給國家能源公司。除了太陽能光伏板,陳博士順應著馬來西亞充沛降雨量的優勢,也在屋頂的部分設置了雨水收集裝置,藉著雨降將雨水收入到地下的蓄水箱,並將其中一個蓄水箱的水量用於平日沖水馬桶、灌溉植物、洗車的用水需求。
利用可再循環建材 為環保不遺餘力
S11宅邸內部以天然原始的模樣呈現,天壁不經任何修飾亦不塗上漆料,赤裸裸地展露建材的原貌,帶出濃郁的粗野韻味。而地坪採用天然大理石鋪陳,為空間挹注更多的自然能量。宅邸內的木地板與天花木作所使用的木料則是經森林管理委員會( FSC)合格認證的建材,底層空間中所使用的木料,則是取用於老舊的橡果木(Chengal)施作而成。僅在局部空間塗上具有較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Low VOC)的漆料。
屋中所採用 1m X 1m 的系統書櫃緊貼牆面形成一體,大量模塊化的櫃體即能滿足陳博士極高的藏書需求,向上延展的大書架還能讓視覺得以延伸,空間更顯開闊。系統書櫃所使用的板材則是膠合板的邊角料;同時,陳博士特別甄選水基型(又稱:水溶性膠粘劑)的環保膠粘劑粘合的成品,以確保室內空氣中的質量能達到安全水平。
除了多維度地使用環保建材,就連屋內的照明裝置主要採用:環保型的LED節能燈泡、T5型燈管,以及螢光燈,可協助節約能源,擁有正向的環保意義。這棟宅邸的一樓樓層還擁有一個垂直挑高格局的起居室,以及高達7m的全面玻璃拉門,可最大化的實現室內自然通風,讓空氣自如流動。夏日悠悠之際,還可拉開具備高機動性的玻璃拉門,將室外的綠意延攬入室,讓室內外形成緊密的連結。
陳博士巧妙地利用優越的地勢,分別為宅邸的南北面設計「游泳池」與「錦鯉池」,藉由著涼風吹拂池中水及周圍大量的植被,提供蒸發冷卻的效果,使得室內空間便可長期處於涼快的溫度。
點擊觀看影片:
|此個案由 DTLM Architect 所設計
|圖片提供:DTLM Architect
設計團隊資訊欄:
DTLM (Dr. Tan Loke Mun) Architect
Address:No 19, Jalan SS15/4C,
Subang Jaya, 47500 Selangor.
Malaysia.
T:(+603) 5635 0055
E:info@dtlm.com.my
W:www.dtlm.com.my
設計團隊:DTLM Architect
DTLM is a pioneer of the Modern Tropical movement (ModTrop) emphasising community, culture and innovative designs for a sustainable earth.